为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信仰,10月15日,政法学院师生党支部以“行走的党课”为载体,组织党员代表赴莲花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东北抗联精神沉浸式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时空对话”的叙事设计,将抗联战士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与新时代党员的使命担当交织呈现,引导师生在历史场景中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淬炼。
活动伊始,全体师生党员集体观看了以东北抗日联军英勇事迹为蓝本创作的情景剧《抗联抗联》。剧目通过生动的舞台表演和震撼的艺术效果,真实再现了抗联将士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的壮烈场景。当剧情推向高潮,许多师生党员不禁眼含热泪,现场被一种庄严而深沉的情感所笼罩。这不再是一次简单的观看,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部情景剧,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教科书上的文字化作了直击心灵的震撼,使革命先辈们那份超越生死的坚定信仰与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党员的心中。
誓言重温映赤诚:时空对话守初心
随后,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全体师生党员列队肃立于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前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在领誓人的带领下,大家高举右拳,目光如炬,凝视着象征信仰与方向的党旗,字字铿锵,重温了对党的忠诚誓言。熟悉的誓言再次响彻云霄,字字千钧,句句入心。那不再仅仅是记忆中的文本,而是从胸膛中迸发而出的赤诚与坚定。这一刻,时空仿佛凝固,抗联先烈们曾经的誓言与此刻青年一代的承诺跨越时空,交汇共鸣。
文物无声诉峥嵘:精神不朽薪火传
在东北抗联文化展示馆内,师生党员们循着专业讲解员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沉浸于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展柜中,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静静陈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艰苦卓绝,这些不再是教科书上遥远的故事,而是通过一份份泛黄的文献档案,化作了有血有肉的生命印记。师生们时而在一件文物前长久驻足,凝视那上面的岁月痕迹,试图与历史对话。这一段沉浸式的参观,必将让忠贞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深深植根于每位党员心中,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足迹丈量铭遗志:山河躬行践担当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重走抗联路”。师生党员们沿着当年抗联战士战斗过的足迹,实地感受革命先辈们曾经跋涉和战斗过的山林小路。虽然时过境迁,但行走其间,大家依然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艰辛。脚下是崎岖不平的碎石与盘根错节的树根,身旁是依旧茂密却已不见硝烟的林海,每一步行走,都是与历史的对话。这条“抗联路”不仅是对历史足迹的追寻,更是一次砥砺意志、锤炼党性的实践锻炼,使大家对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革命传统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此次莲花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行,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和深刻的思政实践课。通过情景沉浸、誓言重温、历史回顾和实地体验,政法学院师生党支部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感悟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活动感想
踏上莲花岛,仿佛一步跨入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当情景剧《抗联抗联》的幕布拉开,抗联将士们顶着风雪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场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时,我的眼眶湿润了。那不再只是历史书上的几行文字,而是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是站在党旗下重温誓言的时刻。这熟悉的誓言,在抗联英雄们战斗过的土地上响起,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它叩问着我的初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必将传承这份红色的基因,将内心的感动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本科生党支部高玉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在参加完学院组织的莲花岛实践活动后,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在东北抗联文化展示馆,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一位位英雄的故事。杨靖宇将军胃里只有草根棉絮,却战斗到最后一刻;赵一曼女士留给儿子的绝笔信,充满了家国情怀……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绝境中依然坚守?我想,那就是对于理想信念最纯粹的执着,是为人民谋解放、为民族求独立的初心使命。紧握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与当年的他们,在这一刻产生了跨越时空的连接。
——本科生党支部蓝功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莲花岛之行,正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从观看催人泪下的情景剧,到在展馆内聆听详实的历史解说,再到最后亲身“重走抗联路”,整个活动形成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再到切身体验的完整闭环。当我走在当年抗联将士们跋涉过的山路上,虽然已无硝烟,但那段历史的艰辛与沉重仿佛穿透时光,浸润心田。这种体验,是任何书本都无法给予的。我将把此次汲取的精神养分,转化为刻苦学习、服务同学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践行初心的道路上闪闪发光。
——2023级研究生党支部刘丰瑞
初审 | 地力富扎
复审 | 郑雪
终审 |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