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政法学院师生在疫情防控中的学习生活,拓展学术视野,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通过腾讯会议在云端举办“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系列讲座之名家专场”学术活动。2022年3月23日,政法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授、政治学部部长、中国田野政治学开创者徐勇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我们带来一场题为“国家根本性议程与中国式治理民主”的学术盛宴。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师生600余人共享了这场难得的“学术饕餮大餐”。
讲座伊始,徐勇教授通过介绍孔飞力关于中国问题研究的三大贡献,阐释一个核心概念:何为国家根本性议程?徐老师指出,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是指国家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即“纲举目张”之“纲”。关注国家根本性议程的关键是“抓纲治国”。徐老师精辟分析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本性议程规制下的民主形式分流”。徐老师在回顾东西方政治制度分野的基础上,指出民主蕴含着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统治或治理对民意的体现,二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从这两个尺度看,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同样包含着民主的元素。一方面,中国古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道统理想体现了民意;另一方面,古代社会自治状况蕴含着一定的民主因素。这些都赋予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以较大的弹性和韧性,使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呈现出“柔性治理”特点。徐老师阐述的第三个问题是“根本性议程的转换与现代治理民主”,他系统梳理了中国政治根本性议程的转换历史,从封建社会“治国平天下”、维持国家“统一性”到近代以来“如何在充满竞争性的世界体系中生存和发展,并重建国家统一性”,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主治理问题始终不同程度地内嵌于我国政治的根本性议程之中。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根本性议程规定了我国的民主形式是现代治理民主。徐老师认为,“我们的这种民主形式,终将接受的是世界政治市场的检验,而不是以‘选举民主’为标准的‘西式标准’的检验。”徐老师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如饮醍醐。
本次讲座由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杨弘教授主持。政法学院院长李红权教授分享了聆听徐勇教授讲座的心得,李老师指出,徐教授学识广博,思想深厚,其大家格局、学术思想和语言艺术具有独特魅力。徐教授从“国家根本性议程”的视角出发,剖析了中西方古今以来根本性议程中的“民主”色彩,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之路。李老师还用徐教授讲座中的三句话与同学们共勉:一是“方法比知识重要”;二是“要善于从中国话语中研究问题”;三是“史记是中国政治学的教科书”,我们应更加注重从中国的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在互动研讨环节,老师们就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展开了交流,徐老师还对同学们在面对理论与事实之分歧时的困惑给出指引:要在书斋和田野之中,不断寻求真理。本期讲座在师生们的由衷感谢和热烈探讨中圆满结束。